陈志浩 1,2,3赵南京 2,3,*殷高方 2,3马明俊 1,2,3[ ... ]丁志超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3 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藻细胞显微图像快速自动获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微流控-显微成像技术中样品进样效率与细胞成像质量问题,研究了基于藻细胞通过荧光检测窗口持续时间的样品平均流速检测方法,并提出基于体积流量调节的微流控自动进样分段控制方法。结果表明,进样速度在10~30 μL/min范围内,样品平均流速检测误差小于5%;分段控制实现了藻细胞显微图像的高质量自动获取,与显微镜检成像质量基本一致,且样品进样速度提升68%以上。研究结果为藻细胞显微图像高效自动获取提供了有效实用方法。
藻细胞 微流控-显微成像 流速检测 分段控制 自动进样 algae cells microfluidic-microscopic imaging flow rate detection segmented control automatic sampling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4, 19(1): 38
谭小璇 1,2甘婷婷 2,*周蓉卉 3,**殷高方 2[ ... ]黄旭昀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3 珠海广睿汇利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00
4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5 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四川 成都 610000
放射性核素进入水环境所导致的水体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水体放射性核素毒性的现场快速检测是当今环境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针对此问题,将蛋白核小球藻作为受试生物,以三种典型放射性核素锶(90Sr)、铯(137Cs)和钴(60Co)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及最大光化学量子产率(Fv/FmFv是可变荧光,Fm是最大荧光)和光合性能参数(PIABS)对90Sr、137Cs和60Co三种放射性核素在180 min短期胁迫下的响应规律与特性,从而明确了藻类荧光动力学技术应用于水体放射性核素毒性现场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此外,通过Fv/Fm与PIABS对三种放射性核素响应性能的对比,进一步优选出可用于放射性核素毒性灵敏检测的最佳光合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暴露180 min以内,90Sr、137Cs和60Co三种放射性核素均会破坏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系统,引起OJIP曲线的显著变化,表明微藻荧光动力学方法能够用于水体放射性核素毒性的快速检测;Fv/Fm和PIABS对三种放射性核素的响应均具有活度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表明基于微藻荧光动力学方法所获取的Fv/Fm和PIABS均可作为毒性响应参数用于放射性核素毒性的检测和评估;根据基于Fv/Fm和PIABS所获取的三种放射性核素的20%效应浓度(EC20)和50%效应浓度(EC50)对比可知,PIABS相较于Fv/Fm对放射性核素毒性具有更灵敏的响应特性,因此PIABS是基于藻类荧光动力学技术实现水体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的最佳毒性响应参数。本研究为水体中放射性核素毒性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础。
荧光动力学 放射性核素 微藻 光合荧光参数 毒性检测 
光学学报
2024, 44(6): 0601009
甘婷婷 1,2,3殷高方 1,2,3,*赵南京 1,2,3,**汪颖 1,2,3[ ... ]叶紫琪 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3 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4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9
以淡水微藻中的蛋白核小球藻为受试生物,以典型毒性氯化消毒副产物氯乙酸及三氯乙腈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动力学方法研究了4种光合荧光参数Fv/FmFv/FoFm/FoFo为初始荧光强度,Fm为最大荧光强度,Fv=Fm-Fo)及PIABS对两种消毒副产物的响应规律,并分别从对低质量浓度与等质量浓度消毒副产物响应性能、10%效应质量浓度(EC10)与50%效应质量浓度(EC50)值4个方面对比了4个光合荧光参数的响应灵敏性。结果表明:4个参数对两种消毒副产物都具有质量浓度响应特性,抑制率与消毒副产物质量浓度之间都具有较好的Logistic曲线型剂量-效应关系,修正相关系数Radj2均大于0.993,其中PIABSRadj2最大;4个参数对两种消毒副产物毒性的响应灵敏性从大到小的排序均为PIABSFv/FoFm/FoFv/Fm,因此PIABS是基于荧光动力学方法检测水体氯化消毒副产物毒性较为灵敏的响应指标。该研究结果为发展水体消毒副产物毒性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光谱学 荧光 氯化消毒副产物 生物毒性 微藻 荧光动力学 光合荧光参数 
光学学报
2023, 43(24): 2430005
刘津京 1,2,3殷高方 1,2,3,*赵南京 1,2,3张小玲 4[ ... ]程钊 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3 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4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毒性胁迫、光照胁迫和温度改变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活性,研究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荧光产量与光合活性参数Fv/Fm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3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蛋白核小球藻的叶绿素荧光产量随着Fv/Fm改变而发生较为明显变化,最大变化范围为235~668 (μg·L-1-1Fv/Fm与叶绿素荧光产量之间具有明显负线性相关性,线性优度R2超过0.91。该研究结果为发展更为准确的藻类叶绿素a质量浓度活体荧光检测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光谱学 浮游藻类 活体荧光法 叶绿素荧光产量 光合活性 浓度检测 
光学学报
2023, 43(23): 2330001
潘超超 1,2,3赵南京 2,3,*马明俊 1,2,3杨瑞芳 2,3[ ... ]刘建国 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3 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为了促进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在土壤重金属元素检测中的应用,提高重金属元素检测灵敏度,研究向土壤样品中掺杂不同比例NaCl粉末对重金属Cd元素LIBS光谱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向土壤样品中掺杂NaCl粉末可以显著提高Cd元素特征谱线强度。当NaCl掺杂质量分数为90%时,Cd元素2条特征谱线Cd 214.441 nm、Cd 228.802 nm的检测限分别从30.57 mg/kg降低至1.526 mg/kg、从28.12 mg/kg降低至2.501 mg/kg。计算等离子温度和电子密度,二者均随着NaCl掺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掺杂NaCl可以有效提高激光与土壤的耦合效率,增加土壤的烧蚀量,从而增强Cd元素光谱强度,该研究结果对LIBS在微量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土壤Cd元素 NaCl掺杂 等离子体温度 电子数密度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7): 1730006
黄朋 1,2殷高方 1,2,3,*赵南京 1,2,3,4甘婷婷 2,3[ ... ]张小玲 2,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合肥学院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4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浮游藻类密度监测对水质状况诊断及藻华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微流控-显微荧光技术的浮游藻细胞密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微流控技术实现样品快速定量进样,利用共聚焦显微荧光结构实现藻细胞特征荧光信号的高信噪比采集,并通过分析荧光峰信息实现浮游藻细胞计数。以杜氏盐藻、色球藻、隐藻和赤潮藻为测试对象的结果表明:在1.3×106 L-1密度范围内测量相对误差均小于3.96%,且准确率不受悬浮物、藻细胞种类以及尺寸的影响;在10%允许误差下,藻类密度检测上限可提升至5×106 L-1,完全能够满足自然水体浮游藻细胞密度检测需求,为水体藻细胞密度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浮游藻类 显微荧光 微流控 藻细胞计数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12002
刘梁晨 1,2,3杨瑞芳 2,3,*赵南京 2,3石高勇 1,2,3[ ... ]刘文清 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3 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4 合肥学院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土壤作为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环境归宿,使用传统色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对残留在其中的多环芳烃进行检测常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动态快速监测土壤污染状况的实际需求。为了实现对土壤多环芳烃的快速检测,设计搭建255 nm紫外LED诱导荧光光谱检测系统,以?、荧蒽、菲和芘4种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土壤类型中多环芳烃的LED诱导荧光特性,验证了LED诱导荧光快速检测方法应用于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物检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标准黄土、高岭土中多环芳烃在特征荧光峰处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8)。在对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实际土样进行检测时,通过建立定点波长浓度反演模型来实现对多环芳烃浓度的定量分析,测试集浓度预测的相对误差基本在理想范围内,对不同多环芳烃土样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15.5%。
土壤 多环芳烃 诱导荧光光谱 紫外发光二极管 定量检测 
光学学报
2023, 43(18): 1812003
徐敏 1,2殷高方 1,2,*赵南京 1,2,*胡翔 3黄朋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3006
3 合肥学院,安徽合肥20601
针对目前浮游植物种类鉴别镜检法中存在的相似形态藻细胞难以区分、同粒径杂质干扰大、藻细胞位置难以定位分割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浮游植物明场荧光显微同步成像系统。系统使用高分辨显微成像光路结构、透射式与落射式结合的照明方式和以分光光路为核心的明场荧光双光路同步成像方法,获取浮游植物显微图像下的明场形态信息和色素荧光信息。利用该系统对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等不同门类藻种进行明场图像与荧光图像同步成像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成像分辨率达1.5 μm,成像周期时间为707 ms,系统采集的图片中藻细胞纹理清晰,细胞边缘明显,利用系统中的明场图像并结合荧光图像,可有效定位藻细胞位置,降低样品中杂质对藻种鉴别的影响,丰富浮游植物显微图像信息量,为基于浮游植物显微图像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浮游植物 显微成像 荧光成像 双光路成像 phytoplankton microscopy imaging fluorescence imaging double optical path imaging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12): 1725
陈金计 1,3殷高方 1,3,*赵南京 1,3张小玲 2[ ... ]王璐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2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安徽省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9
3 合肥学院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浮游藻类作为单细胞生物,其光合活性外界胁迫作用响应灵敏,是水质综合毒性检测的良好受试生物,因此认识受试藻种光合活性状态对温度和光照等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掌握有效控制受试藻种光合活性状态和浓度的培养条件,对水质综合毒性检测至关重要。以模式受试生物蛋白核小球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和光照强度下蛋白核小球藻光合活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蛋白核小球藻在不同梯度光照下,藻种光合活性和藻种浓度的变化非常明显。低光照下 (75 μE、125 μE) 藻种平均光合活性在0.60左右但藻种浓度基本不增加;中光照下 (175、225、300、375 μE) 藻种平均光合活性在0.57左右且此时藻种浓度有明显增加,其中,实验最佳光照为375 μE;高光照下 (475 μE和600 μE) 藻种平均光合活性低于0.56 (初始活性),会对藻种的生长状态产生胁迫。不同梯度温度下藻种光合活性和藻种浓度也有明显变化,中低温下 (5、15、25 ℃) 藻种平均光合活性在0.59左右且藻种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佳温度为25℃;高温下 (30、35、40 ℃) 藻种光合活性迅速下降直至失活。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控制光照和温度来控制浮游藻类的光合活性和生长速度,为在线水质综合毒性测量仪提供标准的受试藻样培养方式,从而给便携式水质综合毒性测量仪的研发奠定基础。
浮游藻类 光合活性 叶绿素荧光 环境因子 planktonic algae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environmental factors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3, 18(2): 133
贾仁庆 1,2殷高方 2,*赵南京 1,2,**徐敏 2[ ... ]张小玲 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3 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4 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安徽 合肥 230061
5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以鱼腥藻、栅藻和盘星藻为分析对象,通过采集多个焦平面的显微图像,基于拉普拉斯能量与引导滤波以及图像HSV颜色空间饱和度分量分别检测显微图像聚焦区域和失焦区域,研究浮游藻类细胞显微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并与小波变换、拉普拉斯金字塔以及脉冲耦合神经网络融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鱼腥藻、栅藻和盘星藻融合图像的边缘信息保持度、空间频率、平均梯度分别为0.3529、8.9654、0.0055,0.3778、7.0058、0.0023和0.2940、1.5445、0.0005,均优于对比融合方法,具有更好的边缘信息传递能力及更高的图像清晰度,有效实现了浮游藻类细胞显微多聚焦图像融合,为获取浮游藻类细胞的全景深显微图像提供了思路。
图像处理 浮游藻类细胞 显微 多聚焦图像融合 聚焦区域检测 失焦扩散效应 
光学学报
2023, 43(12): 12100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